•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知识库 >>

        从鲁迅辑印美术图录析鲁迅文化择取观

        分享到:
        作者:陈漱渝来源:中国艺术报2021-12-09 08:15:07

            (1/2)德国的孩子们饿着 珂勒惠支

            (2/2)十竹斋笺谱之达旦

            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享誉全球的文化巨人,多家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系列跟鲁迅研究有关的书籍。据我所知,其中规模最大的首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鲁迅手稿全集》,其次,就是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的重大出版工程——《鲁迅辑印美术图录全集》,分八卷,基本囊括了鲁迅辑印的中外美术作品——以版画为主,兼及砖文、碑刻、汉画像等,充分显示了鲁迅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择取观:既保存中国遗产,又采用外国良规,由此开辟出一条更为广阔的新路。

            在文学史上,作家兼画家者不乏其人。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山水画的“南宗鼻祖”。现代作家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脍炙人口,但他的漫画拥有更多的受众,而他的《阿咪》一书既画猫,又写猫,是首部图文结集。当代作家冯骥才以小说创作见长,而他的绘画作品也广获好评。这些事例说明,文学创作跟美术创作之间有一种以审美为纽带的复合互补关系,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只不过美术作品是以可视形象以供欣赏,是无声的诗;而文学作品需要发挥想象才能间接呈现画面,是有声的画。这一点,中国南朝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得十分透彻:“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所以,画家笔下艳丽的桃花,诗人是以“灼灼”二字形容;柔弱的柳枝,诗人是以“依依”二字形容;险峻的高山,诗人是以“嵯峨”二字形容……两者都给读者提供了或直观或想象的空间。

            鲁迅1913年撰写的《儗播布美术意见书》,就是把雕塑、绘画、文章、建筑、音乐都归入“美术”一类,指出文章和绘画都具有“天物、思理、美化”三要素,即用“思理”(亦即艺术思维)和“美化”(亦即典型化)表现“天物”(亦即客观自然),以创造出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第二自然”。我们如果鉴赏一下鲁迅远祖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以及鲁迅1900年创作的七言律诗《莲蓬人》,就会深切体会到文学创作与美术创作的这种通感和融洽。

            当然,术业有专攻。我们不会也不可能要求作家同时也是画家。但必须承认,鲁迅是一个富有艺术禀赋的人,他喜爱并擅长于绘画。鲁迅笔下的猫头鹰,双目圆睁,两耳直竖,极富木刻效果和装饰图案意味。鲁迅笔下的活无常戴高帽、踏草鞋,左手持勾魂铁链,右手执芭蕉破扇,跟《朝花夕拾·后记》中的文字互补互证,相得益彰。他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经局部调整后沿用至今。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一旦着墨,无不给读者留下了清晰的画面。试看小说《在酒楼上》描写的酒楼废园:“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鲁迅的杂文是一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带有明显的政论和时评性质,但其中也不乏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成功的典型,如“媚态的猫”“比它主人更严厉的狗”“吸人的血还要预先哼哼发一遍议论的蚊子”“嗡嗡地闹了半天,停下来舐一点油汗,还要拉上一点蝇矢的苍蝇” ……鲁迅作品还具有浓郁的绘画色彩:《补天》中的女娲向天打一个欠伸,天空便“化为神异的肉红”,象征着神圣的爱;《铸剑》中那位行侠仗义的“黑色人”着青衣,负青剑,须眉头发都黑,象征着神圣的憎。

            鲁迅对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贡献,更突出表现在他对左翼美术运动的领导。自1644年《十竹斋笺谱》和1679年《芥子园画谱》出版以降,中国传统木刻沉寂了200多年,至1928年初,鲁迅翻译《近代美术史潮论》,才给闭塞的中国美术界吹来一股清新的艺术之风。同年底,鲁迅领导的朝花社成立,出版《艺苑朝华》画集五种,为系统输入外国版画拉开了序幕。上世纪30年代初,鲁迅多次发表关于美术的讲演,并通过《新俄画选》等画册介绍了苏联不同的美术流派及发展历程,为中国的左翼美术运动提供了艺术滋养。1931年8月下旬,鲁迅自费举办暑期木刻讲习会,培养了第一代中国现代木刻青年,成为了榛莽中露出的新芽。他们初期的作品虽带稚气,但成功再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魂魄。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既是斗争的一翼,又是大众的艺术,显示出“摧毁愈甚,生长愈快”的顽强生命力。这些左翼美术家的作品当时不仅曾在全国约30个城市巡回展览,而且还迈开了走向世界的步伐,比如1934年在法国巴黎和里昂、1935年在日本东京举办过中国木刻展,让海外的美术爱好者了解到为自由而战的千千万万中国劳动者所进行的斗争,认识了这种“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法国革命作家古久列在一封信中指出,中国的左翼美术家让艺术走向街头,在战斗中创造出战斗的艺术,这种道路就是全世界进步美术家应该共同遵循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鲁迅当年培养的美术青年很多人成为了领军人物和创作骨干,其影响至为深远。鲁迅在美术事业方面的诸多贡献,厥功至伟,应该铭记不忘并发扬光大。

            《鲁迅辑印美术图录全集》是刘运峰、刘璁通力合作的成果。刘运峰长期致力于鲁迅研究,还是编辑家和书法家,刘璁是美学博士,专注于美术史论,对鲁迅研究亦颇有兴趣。对于鲁迅研究者而言,这些美术图录也许曾经翻检过,但系统汇集加以编辑整理并付诸出版实属不易:需斥巨资,又费功力,图样不能变形,色彩不能走样,线条不能错位,然而出版后能给关注和研究鲁迅美术活动的读者带来极大的便利。鲁迅说:“我已经确切的相信:将来的光明,必将证明我们不但是文艺上的遗产的保存者,而且也是开拓者和建设者。”在这个意义上,《鲁迅辑印美术图录全集》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不言而喻。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56(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