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是市民的文化会客厅,我们要结合观众的兴趣点,通过优质的文化服务发挥好博物馆的社会职能。”江苏无锡宜兴市博物馆馆长郝殿峰说。
宜兴市博物馆2017年1月建成开放以来,在创新展陈形式、开展社教活动、建设数字化平台、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推陈出新,各类展陈和服务获得观众好评。今年,该博物馆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站在新的起点,宜兴市博物馆深入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挖掘藏品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以高质量展陈讲好宜兴故事。
今年6月,宜兴市博物馆推出“殆是前缘——苏东坡真迹《阳羡帖》宜兴特展”,以苏轼真迹《阳羡帖》为核心,以宜兴现存苏轼题词及相关碑拓、古籍、书画等34件展品作为辅助,讲述苏轼在宜兴的足迹和故事,打造宜兴东坡文化IP。10月,博物馆又策划推出“钟秀阳羡
无双国士——宜兴籍两院院士史料展”,通过书信手札、科研成果、学习生活用品以及影像资料等200余件珍贵展品,展示了32名宜兴籍两院院士的故事。在展览互动区,观众可在“院士,我想对您说”板块,通过写信、电话录音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以进行印章打卡,“带走”院士对家乡的题词和寄语。
宜兴市博物馆还着力“引进来”和“走出去”。近年来,该馆相继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合作,举办“紫泥清韵·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巧艺夺天工——《红楼梦》中的百工技艺文化展”“山南水北
璀璨秦中——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品展”等, 丰富了文化服务供给,弘扬了地方历史文化。
近年来,宜兴市博物馆围绕社教“动”起来、品牌“亮”起来,创新推出系列社教活动,建立“全员社教”品牌,鼓励馆员策划组织各类社教活动和培训课程,形成“线上+线下”的立体式博物馆课堂。据了解,今年以来,宜兴市博物馆已经开展了百余场社教活动,并且与山西大同市博物馆、江南大学宜兴研究生院管理办公室等签署共建合作协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社会教育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走进宜兴市博物馆,富有科技感的互动区域吸引了观众驻足体验,触摸屏互动游戏、VR虚拟现实体验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今年5月上线的宜兴市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是江苏社保文旅一卡通的试点单位,与宜兴非遗之家等一起,依托江苏社保文旅一卡通搭建一站式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多种线上特色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以提升展览品质、加强学术研究、优化服务体验、推动文化交流为抓手,丰富线上线下服务供给,对接观众文化需求,为公众提供更精彩、有深度的文化服务。”郝殿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