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本站新闻 >>

        一本书 做成 一百位书写者 共同完成的“行为艺术”

        分享到:
        来源:北京华艺网2024-03-12 15:50:29

          人的身体内有多少块骨头?

          人的骨骼内蕴藏着怎样的视觉奇观?

          中国人是如何认识和理解“骨”的?

          100幅骨骼显微摄影图像

          100位普通人的信笔书写

          跨越人生百年

          精美的显微骨像和自由书写的文本相遇

          融合成一本与众不同的

          五洲传播出版社

          最新推出

          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说“骨”

          骨是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器官。人从生到死,骨的变化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我们容易看到的是容颜、体貌的改变,却常常不觉藏于皮肉深处的骨的变化。

          骨之于生命,可谓默默撑持、忍辱负重、生死相随。然而,中国人对骨却有截然不同的诠释和隐喻。

          在世俗的生死观中,肉与骨的区分,成了生与死、人与鬼的隐喻。《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更是把骨与邪、毒、魔、妖勾连到极致。“白骨”是何等的恐怖!

          不过,中国人对骨的敬畏和赞扬也是无处不在的。比如“铁骨”“傲骨”“仙骨”“风骨”等词语,常把人带入一种超凡脱俗的雅境。

          骨与书写的内在关联自古有之。在可辨识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中,骨即是书写(刻画)的载体和材料。魏晋时期,“骨”与“气”“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风骨”,既形容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品格,也指书法、绘画和文学作品有个性、有力量。唐代书法家中,颜真卿的字浑厚饱满,柳公权的字清秀苍劲,两人堪称楷书的顶峰和典范,在书法史上被称之为“颜筋柳骨”,传承至今。

          骨之所以还引申指人的品质、气概等,除了因为它在“生”时对生命的支撑和保护,还在于它在“死”后对生命的那份执着和坚守。据说如埋在土里,人骨可存留上千年。考古学家通过收集、分析人类遗骨,可以推演出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和族群变迁。骨的这种死而不屈、执意为绚丽人生雕刻时光留痕的品质,浸透眷恋、温情,令人敬畏、感慨。

          如果说岩石是地球的“化石”,骨便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人的“化石”。

          透过显微镜,将其放大数十倍或数百倍后,骨的万般风姿便赫然显现。它时而坚硬似铁,时而轻柔如风,时而热烈似火,时而宁静如水,有的绚烂而张扬,有的悠远而神秘,仿佛演绎了身体和生命的这场迷局,从无到有、由简至繁、逝水流年,生命里一刻未停止过变化的骨组织,所留下的痕迹是最多的,也是最久远的。

          百位书写者

          共同完成的“行为艺术”

          风骨百年 心笔行书

          李铁军

          至此,要回到《风骨》这本书的创作初衷了。当我的显微影像库中这些表现骨的影像越积越多时,我想以“风骨”为题出本画册。然而,单纯的显微影像图册似乎不足以表达“风骨”二字的丰富内涵,于是我便与夫人黄慧萍一起策划了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

          我们由“骨”联想到“字”,由生命联想到百年,何不邀请一百个人,从不满周岁的婴儿到百岁老翁,一岁一人,每人书写一词或一句(有时也有两人同写相同词句的情况),文字与骨的显微影像呼应呈现,使这本画册变成由上百人参与的集体创作?

          远古 No.1

          未脱钙骨及纤维组织磨片,X40,明视野+ 偏振光,2020

          脚印

          吴羽希,0 岁

          鸟语

          脱钙骨组织切片,X100,明视野,2012

          孟令轩,3 岁

          除了年龄上的考虑,对这一百多位朋友的选择并无特殊,他们就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这样,便有了不会拿笔婴儿的脚印、刚会拿笔幼童的乱划、刚会写字小朋友的稚笔、青少年学生的工整笔迹、大学生和研究生们的激扬文字、中壮年朋友们的信手拈来、老年朋友们的老骥伏枥,还有百岁老人的悠然所乐… …

          手稿 No.2

          未脱钙骨关节组织磨片,X12.5,明视野+ 偏振光,2019

          成长的痕迹

          梁子舒,16 岁

          长袖No.2

          未脱钙骨组织磨片,X40,明视野+ 偏振光,2020

          恰同学少年

          彭湃风,17 岁

          蓝色狂想

          未脱钙骨组织及封片胶磨片,X40,明视野+ 偏振光,2020

          皎如玉树临风前

          冯诗淇,18 岁

          于是,整理百幅骨骼显微影像作品和收集百人行书手稿的这段创作过程,演变成一场非常特别的“行为艺术”。

          当我们把这些彼此并无特殊关联的笔迹与富于表现力的一百幅显微图像放在一起时,我们自己也惊呆了。这个百人集体所表现出的精神力量,沿岁月长河奔腾流淌,它们与这些风姿百态的骨骼微像交相辉映,构成“天地人”奇妙的生命交响!

          天书 No.98

          未脱钙骨组织磨片,X100,明视野 + 偏振光,2019

          心画

          黄金,36 岁,企业管理人员

          天书 No.38

          脱钙骨组织切片,X40,明视野 + 偏振光,2013

          骨势魏晋

          王琦芳,48 岁,酒店经理

          除了根据这百幅影像选择了一百个对应的汉语词句外,我们并没有刻意邀请书法家,也没有对书写者做字体或款式的限定,可谓字无定式、随心而书,意在突显“一百个哈姆雷特”式的个性表达。

          风骨No.51

          脱钙骨组织切片,X100,明视野+ 偏振光,2017

          笔阵千里

          张春英,53 岁,工程师

          天书No.170

          未脱钙骨组织磨片,X40,明视野 + 偏振光,2021

          秀骨如碧

          陈太辉,57 岁,公务员

          天书No.138

          未脱钙骨组织磨片,X40,明视野+ 偏振光,2020

          凡胎浊骨

          杨立强,64 岁,企业经理

          尽管这里我们收集的并不是书法作品,但“字”如其人,百幅行书便是百人天趣,纵跨百岁就是生命划痕。这些不能称为“书法”的普通字迹符号,仿佛突然获得了感人的呼唤能量,一遍一遍地试图唤醒已沉寂在这些骨骼微像里的生命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这,不正是我一直执着于有关生命的显微摄影创作的初衷吗?

          ——摘自《风骨》前言

          天书No.79

          脱钙骨组织切片,X100,偏振光,2017

          与你一起变老

          严欣欣,70 岁

          风骨No.16

          脱钙骨组织切片,X100,偏振光,2013

          光阴似箭

          崔玉娥,77 岁

          秋色漫山 No.2

          未脱钙骨及肌肉组织磨片,X40,明视野+ 偏振光,2019

          最美不过夕阳红

          顾如玉,80 岁

          风骨No.38

          脱钙骨组织切片,X40,偏振光,2016

          此心安处是吾乡

          叶秀荣,81 岁

          天书 No.189

          未脱钙骨组织磨片,X100,偏振光,2021

          雪胎梅骨

          李仁杰,83 岁

          大山

          未脱钙骨及周围软组织磨片,X40,明视野+ 偏振光,2020

          寿比南山

          黄永全,84 岁

          植体的梦想No.15

          未脱钙骨组织和种植体磨片,X40,明视野,2021

          脱胎换骨

          景淑英,89 岁

          天书No.186

          未脱钙骨组织及周围的新生骨和软组织磨片,X40,明视野+ 偏振光,2021

          长寿时代

          徐永德,95 岁

          天书 No.176

          未脱钙骨组织磨片,X100,偏振光,2021

          自己的光阴 / 自己的光阴故事

          葛殷氏,98 岁 / 刘颐德,98 岁

          天书 No.149

          未脱钙骨组织磨片,X100,偏振光,2020

          百岁不老

          万国汉,102 岁

          在生命和时间面前,人变得平等和真诚。

          天地光阴,匆匆百年。从那一刻,那一天,那一年开始,我们为这本书结缘相聚。假如你相信因果,就让我们祝愿有缘人终将一世相伴和厮守。

          图书的前后环衬,百位书写者的签名隐约浮现于页面之上

          本书作者

          显微摄影:李铁军

          编著:李铁军 黄慧萍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46(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