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知识库 >>

        方寸天地的精神塑造——中国现当代人物雕塑探微

        分享到:
        作者:苗菁菁来源:中国艺术报2021-12-09 08:13:45

            (1/2)《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

            (2/2)《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

            邮票被誉为“微型艺术品”,在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不乏人物形象的呈现,其主图多为摄影、图案设计和绘画作品,而雕塑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也曾登上邮票。受多种因素影响,除古代雕刻塑像外,新中国邮票运用雕塑作为主图的人物形象还比较少,其创作背景、艺术呈现和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大多不为人所知。对邮票上的中国现当代人物雕塑进行梳理挖掘,从邮票设计发行的时代背景、人文内涵、艺术表现,探究其人物雕塑特质和精神塑造,以及其产生的社会认知和审美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平面上的立体表现

            翻看新中国邮票,可以浏览到部分以人物雕塑为主图的邮票,从人物分类来看,有领袖人物、革命英雄、爱国文化精英等形象;从雕塑创作手法和风格来看,有个体有群像,有浮雕有圆雕,有写实有写意。这些雕塑作品都被设计师巧妙地运用到邮票这一方寸的画面上加以传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浮雕是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空间造型是以三维立体形态呈现出既有平面结构又有明暗光影的各角度形象,因而在邮票画面的设计上也时有运用。比如1951年7月1日发行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主图选用了著名雕塑家张松鹤的浮雕作品毛主席侧面像。这件作品是张松鹤1950年创作的《新中国缔造者》浮雕,人物造型精确,线条细腻流畅,形象饱满圆润,生动浑朴大气,头发采用简约的层压刀法,加上衣领的刮痕及底部的褶纹,将西方古典主义严谨的造型语言与写意粗犷的雕塑手法融为一体。邮票设计师和雕刻师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采用深色衬底,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以及雕刻工艺的精细刻画,突出了浮雕的立体质感,最终成就了邮票上的经典之作。

            张松鹤还创作了许多鲁迅形象的雕塑作品。1976年10月19日,在鲁迅逝世40周年之际,我国发行了主题纪念邮票,全套3枚,其中第一枚“鲁迅浮雕像”图即选用了张松鹤创作的鲁迅侧面浮雕头像。这件作品创作于1973年,是《鲁迅全集》出版前,张松鹤受鲁迅博物馆之邀而创作的青铜浮雕《鲁迅像》。作品人物双目凝视,神态倔强,突出了鲁迅的“骨感”,将傲骨铮铮、坚毅睿智的鲁迅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枚邮票采用了简洁素净的设计风格,浮雕像置于画面正中,端肃沉静,胜过任何华丽装饰,凸显了人物形象效果。

            雕塑的另一种表现样式是圆雕,它是完整立体的呈现方式,是雕塑的主要形式。立体圆雕比浮雕增加了维度,在邮票画面中光影的对比和空间表现力更强,提高了人物的真实感和独特魅力。

            1962年2月26日,《鲁迅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全套1枚,主图选用著名雕塑家谢家声创作的石膏圆雕作品鲁迅头像。这件雕塑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作品反映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爱憎分明的性格。邮票设计师以灰色为背景,与石膏雕像相互映衬;头像位于画面右上方,使人物的眼部正好位于画面的黄金分割处,成为整幅邮票的焦点;那睿智深邃的眼神,让观者油然想起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这套邮票原计划于1961年鲁迅诞辰80周年之际发行,画面采用木刻手法,并按4枚邮票设计了初稿。后经上级审核,专家多次论证调整,最终选定雕塑作品为票面主图重新设计。这是此套邮票延迟发行的原因,也从侧面反映出雕塑作品在邮票中的独特作用。

            巧合的是,23年过后,1985年6月13日,《冼星海诞生八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主图也选用了一件圆雕铜像作品,是著名雕塑家曹崇恩创作的冼星海半身像。作品创作于1984年,人物略微前倾的头部,凝视而沉郁的眼神,紧抿的嘴唇,好似在凝神构思,透出冼星海坚毅、刚强的性格。作者用身披围脖、眼神凝聚的形象进行塑造,生动展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气质和风度。邮票设计师巧妙地从雕像右侧补了一抹红色高光,既像舞台的灯光,又寓意着作曲家投身抗日的英雄气概。塑像背景是《黄河大合唱》跳跃的曲谱和奔腾咆哮的黄河,底边在琴键一般的线条上,用指挥棒“挥”出一个灵动的“8”字,动静结合,气势磅礴,生动展现了邮票主题特色。

            人物雕塑全身像也是邮票设计中常用的艺术形式。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发行,邮票一套2枚,邮票设计和主题雕塑作者是著名雕塑家吴为山。邮票第一图“马克思像”雕塑原作创作完成于2018年,名为《伟大的行者——马克思》,是吴为山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应德国邀请而创作的铸铜雕像。作品运用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手法,不仅准确、精妙地表现了伟人形象,更刻画了马克思的内在精神世界。这尊雕塑于2018年5月5日立于德国特里尔市,所以邮票背景设计了位于特里尔市的马克思故居。第二图“马克思与恩格斯像”,雕塑原作是吴为山在2015年11月27日恩格斯诞生195年时创作的,落成于北京中央编译局广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精神上的知己、事业上的战友,这种伟大友谊被作者成功定格在了作品上,同时也投射在邮票中,成为永恒的纪念。

            小中见大,时代精神的塑造

            “小邮票蕴含着大文章”,这是对邮票功能特点的形象概括。邮票不仅是“微型艺术品”,还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是一种记录时代的独特文化载体。邮票上的人物形象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邮票的发行既是对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更是对其所具有的精神气质、人文情怀、核心价值的传承、传播和颂扬。而邮票上的人物雕塑形象正是在方寸天地对这种精神气质最好的彰显和诠释,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收藏、鉴赏和探究空间。

            邮票上的人物雕塑创作与邮票设计不仅有艺术鉴赏、文化传播价值,更有融合表达、共筑精神世界、实现社会感召的特点和意义。

            一是形象的高度凝练,内涵的丰富性。单纯性是雕塑形象的特征之一,无论是浮雕还是圆雕,肖像还是全身,这些作品都具有中国现当代雕塑特有的风格,形象特征高度凝练,以少胜多,简洁中不失章法,规矩中凸显个性。在人物肖像和人体雕塑中,重在体现人物内在精神,这种内在精神的外化,成就了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以及作品的象征意义,即通过外形与内心和谐统一来象征精神、信念、观念等,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和“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冼星海。黑格尔说:“在雕刻里感性因素本身所有的表现都同时是心灵因素的表现。”观者可以通过邮票上的人物形象去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气度和风范,这也是创作者所追求的艺术效果。

            二是形象富有张力,表现的感染性。卓越的雕塑作品总是耐人寻味,具有无限的意韵和永恒的魅力,这在邮票中得以充分体现,邮票上的人物形象或动或静、或平面或立体,神态各异,相得益彰,空间与时间的表现,总能带给观者气韵生动、雷霆万钧、呼之欲出之感,作品的内在张力最为打动人,因而也更深入人心。

            三是雕塑与设计结合,内涵的延展性。在邮票画面设计中,每一个元素表达都有其特殊意义,每个色块都含深意,将雕塑作品与主题各元素整体协调设计使得邮票内涵得以充分延展,如《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上的党徽、花卉和年代组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上的伟人著作等。正是雕塑家、邮票设计师和雕刻师的共同创造,才赋予了邮票形与神,才成就了邮票历史上的一枚枚经典。

            邮票上的人物雕塑在方寸天地间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那些崇高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精神品格随着邮票走进生活,走出国门,也走进每一位观者的内心。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57(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1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