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书画家网
      当前位置: >> 美术理论 >>

        熔铸吴门精神,彰显姑苏气派

        分享到:
        作者:李超德2017-12-17 17:01:35

            (1/4)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2/4)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等嘉宾观看展览

            (3/4)开幕式现场

            (4/4)学术研讨会现场

          熔铸吴门精神,彰显姑苏气派

          ——记“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

          “回眸600年——明四家与当代吴门绘画特展”11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可以说这是中国美术的一件盛事。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与研究者,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浸润着吴门的风雅,积淀着历史的厚重,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美术事业的发展。

          回眸六百年,历史沧桑,苏州曾经是代表中国经济、文化前进与发展的区域,曾经是新兴经济与文化形态发展之地。由此衍生出的吴门画派,不仅充满着勃勃生机,而且作为流行艺术反映着时代生活、引领着时代风尚。揭开历史的帷帐,传统文化给予苏州太多的滋养,吴门画派不仅是苏州美术史的光彩一页,更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苏州贵为古吴都城,素有吴门之谓,历朝历代不仅是文人荟萃的美术重镇,也是文苑艺林画家辈出之地。苏州不仅物产富饶,还是当时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明清两代苏州从偏隅东南的“蛮夷之地”,发展为市民富庶、文化精深、艺术璀璨的都会城市。余秋雨先生说的那个“白发苏州”,曾经是“黑发”。江南文化滋养出的大吴门艺术,如丝织、服饰、琴曲、园艺、绘画、书法、篆刻、工艺、版刻引领着当时的文化潮流,构建起吴门画派发展的大场域关系。“机梭之声通宵达旦”、“丝绸牙行千百家”的描述,说明了苏州工商业发达。“日出万匹绸”、“衣被天下”,苏州的服饰风靡京华,崇祯帝后“皆习江南服饰”、“吴有服而华,四方慕而服之”,说明苏州是时尚的城市、发展的城市。伴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艺术独领时代潮流,开一代风气,吴门画派的巨匠们用自己的心灵绘就的一幅幅生动画面正是这一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等嘉宾观看展览

          回眸六百年,文脉流畅,一部苏州美术史可说是半部中国美术史。在吴门画派崛起之前的明代初期,江南地区已经聚集有一批画家。杜琼、刘珏、陈汝言、徐贲、陈暹等人,他们大都擅长诗文、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他们上承黄公望、王蒙,所画之作,形成以笔情墨趣为主的文人画意蕴。他们的艺术给予吴门画派的开宗人沈周等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故可称为这一画派的前驱。明朝宣德年间,苏州诞生了吴门画派开宗大师沈周,继起者有文征明、唐寅、仇英,他们在艺术上比较全面地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优秀传统,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开创一代新风,画史将沈、文、唐、仇并称为明四家。明代中后期苏州经济空前繁荣,精英荟萃,赏画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一部分,画家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品出现在画坛,形成新的面貌。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文嘉、仇珠、周之冕、陈淳、张宏等。他们的作品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为吴门画派注入了新的活力,取代院体和浙派占据画坛主位,历时150余年而经久不衰。吴门画派、吴门印派、吴门书派构成了明清吴门大美术的大面貌,吴门风雅,才子佳人构成了吴门大美术的大背景。


          开幕式现场

          回眸六百年,文华璀璨,属于大吴门范畴的“四王画派”又将吴门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清代的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称江左四王。四人画风接近,按传统审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四王”属于正统画派,同时也属文人画家,他们倡导南宗的绘画风格,创造出了另一种新风格。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四王”以山水画为主,绘画具有“中和”之美,能使人消除偏激浮躁之气,涵养一颗平和仁爱之心,而这一形式离不开精深的笔墨造诣。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晚清同光时期的“过云楼”似乎不能不提起,“过云楼”为江南名门望族顾氏之私家藏书楼,以藏有宋元以来佳椠名钞、珍秘善本、书画精品名闻遐迩。过云楼原是清代怡园主人顾文彬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地方,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过云楼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最后一个高峰。过云楼主顾文彬、顾承、顾鹤逸三代经营,使得过云楼成为集版本、园艺、琴曲、收藏、绘画为一体文化象征。过云楼中的怡园画社更是苏州近代史上第一个美术家团体,在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名士、画家、书法家,许多人后来成为海派画家的中坚力量,如:陆廉夫、顾若波等,甚至吴昌硕也曾驻足“过云楼”。

          回眸六百年,与时俱进,吴门绘画生生不息,不断演进变化,不断赋予新的滋养与活力。随着“西风东渐”,进入民国以后,1922年由颜文梁、朱士杰、胡粹中等一代大师创办的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声名显赫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诞生了,这是一所与时俱进的美术学校,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美术高等教育的摇篮之一,开创二十世纪时代美术的许多先河。凡此种种,吴门绘画藤蔓相连、继承有序,在近现代名家辈出,构成了新中国苏州美术的精彩画卷。

          回眸六百年,时代风流,吴门画派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找到了她的继承者。今天的苏州白发变黑发,政治、经济、文化空前大发展,传统的苏州与现代的苏州交相辉映。面对现实世界的春潮涌动,苏州画家坚守心中的艺术理想,用澎湃的热情描绘了讴歌时代的新画卷。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激发起苏州画家的创作热望。面对文化强国中国梦的召唤,中青年美术家深感责任重大。吴门画家群体和绘画流派,自明代初始,到中叶诞生之后,就不断发展、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画坛将近六百年,直至当代还盛而不衰,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有专家所言:今天的苏州绘画无不流露出“吴门画派”同样的特质——文气与平和,“吴门画派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还是现实的境况看,都显现出长远的时空连贯性,而且正焕发出绚丽的青春。”


          学术研讨会现场

          回眸六百年,激情荡漾,“艺术当随时代”。苏州经济发展,新都市的崛起,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历史的承载,既是积淀,也是鞭策的动力。虽然“今天的吴门与传统的吴门所处的情境已迥然不同,所表现的内容也必然有所不同,他们共有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容纳大雅也接受大俗。”我们所讲的继承传统绝不是戴一顶古人的帽子,针对绘画创作的内容和技法,应该有宽阔的艺术视野和文化胸怀。今天的苏州画家“不但有文艺和诗意,还具备关照现实的人文精神,将笔墨与人品结合起来。”苏州画家“既要继承吴门画派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质,又要注入了当下新的时代内涵。”今天的苏州人正悄悄地改变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双面绣”的理论可以理解为是对当代苏州的最好解读。苏州人对传统的眷恋,应该是渗透进了骨子里的那种温厚的人文情感。如果对显而易见的现代生活视而不见,单单做回归中世纪的热梦,那是对苏州传统与现代的极大误读。我们诠释吴门绘画精神,目的就是要“秉承深厚的吴门画派传承,消化融合历代吴门精粹,在新时期呈现出全新的绘画风格。”美术创作理应反映新时期的这种变化、情怀与温暖,美术创作理该投身于火热的生活并充满激情地表现它。

          回眸六百年的当代意义就在于“熔铸吴门精神,彰显姑苏气派”,我们需要大气磅礴的时代画卷,需要融入当代的审美理念和情感,以一种新的视野、新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时代的新气象,这才是我们举办“回眸600年——明四家与当代吴门绘画特展”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 热点新闻
      • 推荐名家
      • 展览活动
        •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9-2010Painterchina.ComALLrightsreserved
        • 联系方式:E-mail:70308989@qq.COMQQ:70308989公司电话:010-5653121713911531611网站备案:京ICP备09032372号
        Processed in 0.032(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41(mb)